欢迎光临“广东省孕婴童用品协会网站”!今天是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呼唤儿童洗护行业标准
呼唤儿童洗护行业标准

突发危机易触发行业“整风”运动,如三聚氰胺事件。强生的“致癌门”创造的强大舆论压力迫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出台了《儿童(含婴幼儿)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很多媒体沸沸扬扬地呼唤标准的背景下,儿童洗护的行内人士却惊人地一致选择了静默,不是怕枪打出头鸟,而是对行业标准有着更深层的思考。

寡头制造商的原罪

在《指南》实施以前,我国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的日化用品检测标准,有据可查的仅有2007年1月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文中规定,在化妆品微生物质量方面,成人化妆品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而婴幼儿儿童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此外,对于孩童类化妆品中铅、汞、砷等化学物质的限量要求则是与大人无异。

此标准非常模糊,甚至可说有等于无,寡头制造商因此肆意妄为,产品暴露出质量问题后口口声称符合中国的标准,实质上执行着远低于全球的标准。“双重标准”是寡头制造商的原罪之一。

其二,仗着强势的行业地位,寡头制造商往往获得更多的参与制定标准的机会与话语权,更多的把资源倾向自己的可能性,如200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835-2006免洗护发素》,三位起草人中宝洁、欧莱雅就占了两大席位。

这种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玩法,显然对本土的儿童洗护企业非常不公平。它绑架了我们的行业标准。

新规很好很温柔

新《指南》被媒体批评,措辞含糊、预料推行不乐观、难起监管作用。其实,对新规行业人士有另一种另类解读——很好,很温柔。国内众多行业“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新规体现得更多的是国家出于儿童洗护行业的呵护。

亚洲PHPC(个人护理及家居清洁用品市场研究中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认为,儿童洗护行业还很稚嫩,还没到出台行业标准的火候与地步。没有必要对一个还是很弱小的行业制定严苛的行业标准,若现在制定的话,对行业来说,标准更多意味着是对行业的束缚,不利于行业的成长。

谷俊分析,儿童洗护只是国家众多产业中的一个小领域,比起食品安全,地沟油、奶粉等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领域更加迫切地需要出台行业标准,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在强生事件之后,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大动作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行家对标准还是表示欢迎的,但担忧也是存在的。上海添乐卡通日化用品公司市场总监陈荣盛在接受《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其实大部分的生产企业来说,制定儿童洗护行业的行业标准目前还是太早了。若非要制定,婴幼童(0-3岁)这块可以先走,儿童洗护这部分还要再观察。”

而本次新规,重点在于它只是一个申报与审评指南,并非政策,不带法律强制性,力度可谓温柔,而对产品具体标准措辞不严,弹性比较大,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标准”。陈荣盛提出,看标准的松紧程度来决定接受程度,前期是行业规范,如《指南》,后期成为政策要求,中间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过渡时期,如此更容易被业内“消化”。

不以扼杀为目的的标准

标准是迟早要降临的,我们需要标准,否则标准只能沦为寡头制造商的“肉票”。

谁来制定?如何制定?

不三不四的标准,只是行政部门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没有调研,广征意见,是行不通的。这种政策对于企业来说总是不公平的。

陈荣盛提出应该更多考虑中小企声音的建议,“在起草阶段,除了强生应有更多的同行加入,细致斟酌一字一句对企业的杀伤力,公开透明征询行业意见,经过公示反复讨论后才经得起考验,和落得到实处。凡不是外国寡头以扼杀本土品牌为目的的行业标准我们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制定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所在。

关于一般行业标准要求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指标,成分标识,如对产品成分的标准区间,铅、汞、砷等化学物质的限量要求;二是对生产过程的科学控制。

若对第一环节成分含量的要求,淘汰了一些山寨厂,大部分企业都可以做到,标准提高直接带来成本增长,产品价格的提高,从更高的角度谈,对所有的制造商来说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行业的整体影响不是很大。

若对于第二环节,生产车间的硬件控制严格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困扰。谷俊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如若按照GMP标准来生产儿童化妆品,标准太高,对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将打死一大片中小企业(GMP标准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对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规定)。”

多数的行家普遍希望标准更多侧重于第一环节技术指标、成分标识。而对于标准具体何时实施合适?“我们的儿童洗护市场落后欧美多少年,就得等多少年,但不排除突发全国性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可以促使行业标准的提前诞生。我认为,当生活水平持续发展,对产品的认知不断提高,现有状况再不能满足大家对于产品的要求时,标准就会水到渠成、顺应而生。”

上一页[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