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召开的儿童电影《一江明烛》观摩研讨会上,当下儿童电影创作的问题和现状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其中,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欢欢担忧地说:“谈中国儿童电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的生存现实:一方面,目前我们有50部以上的儿童片年产量;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这些儿童电影完全没有印象,他们不知道这些影片在哪里放、是谁拍摄的,甚至电影业界的专家都不清楚这些电影的来源。”
谈到目前我国儿童电影陷入困境的症结,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李梦学认为,“一是概念化,二是说教,第三最为关键,是没有蹲下,一直居高临下。”换言之,我们的儿童电影是远离当下的儿童成长的现实的,是站在成人的视角看儿童的,不是真正地关注儿童、尊重儿童。芬兰国际儿童电影节开幕式拒绝放映我国儿童影片《宝葫芦的秘密》的理由是很说明问题的因为中国儿童影片里表现的永远是考试第一,各个方面争第一,爱用高屋建瓴式的方式教育儿童,不是以平视的视角与儿童平等对话。
不能平等地与儿童对话,又如何能拍摄出优秀的儿童影片呢?再看看欧洲国家的儿童电影,关注的是儿童作为个体精神世界成长的过程表达,尊重儿童是第一位的。反观我们的儿童电影,不过是把成人的思想灌输给儿童:你应该这么做,你不该那样做。虽然也有给孩子欢乐、光明的主题,但由于没有平视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更缺乏儿童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致使儿童电影概念化、说教化。
儿童电影须从尊重儿童做起。要拍摄出优秀的儿童电影,必须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而通过艺术的方式把儿童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看来,喜羊羊、灰太狼不能代表儿童电影,弱智、简单也不能与儿童电影画等号,让儿童进入影院、家长坐在外面等更不是儿童电影的最终目的。儿童电影应该是儿童和大人都能看、都喜欢看的一种电影类型。优秀的儿童电影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时代审美的变化,对儿童身心健康有一个整体的关照。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电影就必须把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样的儿童电影才是儿童需要的,才是市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