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省孕婴童用品协会网站”!今天是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洋奶粉轮番涨价 国货该如何突围
洋奶粉轮番涨价 国货该如何突围

不久前,雀巢德国原装进口的超级能恩系列婴儿奶粉,被指以加赠量勺的名义变相提价,涨幅达10%;接着,新西兰又发出官方声明,限制非法出口奶粉,这使得新西兰奶粉代购价普涨三成。你方“涨”罢我登场,最近,美赞臣、多美滋等洋品牌的提价潮也随之而来。在洋奶粉的轮番喊涨的同时,11月6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中,有超过23吨洋奶粉因查出质量问题被禁止入境。
 
洋奶粉真的“贵得有道理”吗?在洋货的围攻下,国货又该如何突围?
 
每季涨幅10%到15%
 
11月15日,笔者走访了本市几家超市和母婴用品店看到,每家店洋奶粉种类都明显多于国产奶粉,价格也普遍贵出1倍多,部分纯原装进口奶粉甚至超出将近3倍。在大沽南路一家母婴用品店里,摆放了6个奶粉货架,在售的15种奶粉中,洋奶粉占比超过8成,除了多美滋、雅培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还有不少标注着“荷兰进口”的新面孔。价格方面,1、2、3段洋奶粉800克到1000克装售价普遍在200元到500元左右。
 
笔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正在本市各大卖场销售的雀巢超级能恩婴儿奶粉1、2、3段的包装已由900克“瘦身”到了800克,但价格却依然维持此前的351元、331元、299元。此外,美素、多美滋优阶贝护等奶粉因换包装而上调了20元至30元。
 
“这几年,洋奶粉升级、换包装、送赠品都是噱头,其实就是变相涨价,而且涨价频率越来越快,过去也就是半年一涨,现在几乎是每季都涨一回,涨幅在10%到15%左右。”一家连锁超市奶粉销售人员透露,去年共涨了6次,今年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接到5次调价通知。
 
虽然洋奶粉越贵越涨、越涨越贵,但不少销售人员表示,洋奶粉的好人缘却没受丝毫影响。解放南路上一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洋奶粉的月销量几乎能高出国产奶粉2倍,部分国产品牌奶粉销量甚至不及个别高端进口奶粉销量的20%。对此,一些前来选购洋奶粉的消费者这样解释,“贵有贵的道理,产品质量有保障。”
 
质量与国货相差不大
 
据了解,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配方奶粉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除了与洋品牌自身在华高价位、高利润的定价策略有关,流通环节过多也是重要原因。
 
事实上,洋奶粉在进入中国前并非奢侈品。目前,澳大利亚鲜奶零售价每公升约合1.03美元,价格低于瓶装水。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由于在海外,奶粉从出厂到零售店,中间流通环节较少,然而洋奶粉要进入中国零售卖场,除了关税、运输费用,还要经过4个渠道。德国喜宝中国区总经销商、广州妥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小勇介绍,包括中国区总代理、省市级经销商、区县分销商、终端门店,“算上这4个渠道需要的利润,洋奶粉价格上浮50%也算合理,但近几年原料成本下降、关税下调,洋奶粉还比海外价格高出2到3倍,甚至更多,这就不正常了。”
 
那么,高价格是否对应高质量呢?著名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洋品牌奶粉配方和国产奶粉并没太大不同,即使奶源相对较好,也被运输时间抵消了,整体质量与国产奶粉相差不大。”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依然抱着对本土品牌不信任的心态,这不仅助长了洋品牌提价,还让一些滥竽充数的假洋奶粉大行其道。据一位奶粉进口商透露,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新品牌洋奶粉,有的只是进口了国外原料奶粉,然后在国内或国外注册一个洋名商标,就摇身一变成了进口奶粉,其实该品牌在其标注的原产地根本不存在。
 
中资企业联手海外奶源
 
面对洋奶粉一路飙升的走势,国产奶粉始终在寻找逆势突围的锦囊。记者了解到,11月1日,广州安世乳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宣布联手澳大利亚AuscoPak公司,向中国内地市场引进澳大利亚原装进口奶粉“澳咪娜”;与此同时,海王集团旗下的海王健康科技也计划与韩国Pasteur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品;蒙牛集团也在积极与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欧世)联合打造丹麦原装进口的欧世蒙牛奶粉。王丁棉介绍,目前,像这样借力海外突围国内市场的中资企业不下50个,并且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由于进口原料奶粉市场价格下跌,直接利用海外奶粉原料,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还能改善自身品牌形象。”王丁棉说。
 
除了贴牌生产洋奶粉,中资企业还十分关注海外牧场资源。近日有消息称,上海鹏欣集团有望在12月完成对新西兰16个牧场的整体收购,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最显赫的一次牧场出海投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员宋亮曾认为,中资“洋奶粉”正在拓展市场,未来将可能对几大外资品牌垄断的格局产生冲击。

重点提示:

奶业专家表示,“洋品牌奶粉配方和国产奶粉并没太大不同,即使奶源相对较好,也被运输时间抵消了,整体质量与国产奶粉相差不大。”但大多数消费者依然抱着对本土品牌不信任的心态,这不仅助长了洋品牌提价,还让一些滥竽充数的假洋奶粉大行其道。

上一页[1] 下一页